中國籃協危機公關的策略終于初見成效,有重量級媒體開始以“一線”的權威,呼應籃協的辟謠,所有沒有去馬尼拉,以及沒有零距離與亞錦賽中國男籃團隊,以及沒有跟中國籃協最為核心層接觸交流的媒體,百般努力了無數天的爆料,統統被打入“野史小說”的另冊。于是,中國男籃亞錦賽兵敗,跟干預名單左右戰術沒有一毛錢關系,籃協內部的矛盾也是媒體虛構加工的橫店爛片,而胡加時下課、胡加時被揚納基斯拒絕握手也是“非一線”記者鼓搗出來的陰謀。
既然如此,,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到底歸誰負責?一線媒體說得非常清楚:“中國籃球乃至中國競技體育體制與市場化的巨大矛盾”,才是中國男籃兵敗亞錦賽的原因。籃協曾經主動承擔了兵敗亞錦賽的責任,雖然是虛晃一槍,但總比不負責任的胡亂推諉要強一點。如今,一線聲音振臂一呼,籃協的責任總算是撇得一清二楚了。
中國競技體育在體制上需要完善,需要改革,籃協、籃管中心的諸多矛盾,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關于聯賽、關于國家隊的種種弊端,也難以避免把賬算在體制之上。但是,如果總拿體制來說事,體制就會被當成一切矛盾的擋箭牌。個別觀點轉移視線,把一切問題籠統都歸咎于體制,顯然有逃避責任的嫌疑。
體育競技管理體制到底與競技體育市場化有多大的沖突,迄今為止,也沒有拜讀到最為權威最能講得清楚的專著專論。體制沒有規定,競技體育不能搞市場化。反倒是需要不斷深化改革,不斷適應和滿足市場化的需求,這是大政方針。僅就中國籃協而言,人為縮短聯賽賽程,高度壟斷市場資源,追求政績而失去男籃更新換代最佳時機,中國籃球職業聯賽在這一屆籃協手里倒退20年,中國男籃一夜之間失去了長達38年的亞洲霸主地位。中國籃協高層必須承擔改革不力的責任,豈能如此簡單直接的一推了之?
中國籃協內部可以開展“宮斗”?籃協領導可以干預國家隊名單?可以左右主教練戰術?可以挑動球員對抗主教練?可以讓揚納基斯拒絕跟胡加時握手?這固然可以說是體制帶來的弊端,但絕不表明體制可以容忍如此行為。
當然,關于中國籃協的種種不屑行為,已經被判別為謠言和野史小說。但曾幾何時,一線電視熒屏中的不利于籃協的報道,以及頗有點慷慨激昂的批評建議,與現如今的諸多“野史小說”如出一轍。又讀到“記者自曝圈內有人拉攏”的消息,這樣的消息若是被佐證,那也是一種莫名的悲哀。
當下,中國籃球最需要的是公布真相、澄清事實、明確責任。對于中國男籃慘敗,以及中國籃球的倒退,必須有人為此承擔責任,必須給公眾一個最為公正的說法。如籃協這樣以辟謠混淆視聽,以拒絕媒體正常報道而暗度陳倉,不痛剜內部毒瘡,中國籃球可能連振興的力量都無法凝聚,更無從奢談深化改革完善體制了。因而,一線記者指東打西,不是在為中國籃球尋找發展道路,而是在幫助籃協掩蓋真相、逃避責任、文過飾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