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蜞蟆節,活動策劃

焚燒“青龍”、“蜞蟆”,是為了驅趕瘟神
剛到劉家溝,或許是我們初次接觸當地民俗,心里充滿好奇總想一探究竟;也或許是當地老百姓沒想到他們祖祖輩輩流傳的習俗竟然引起了省城攝影家們的關注,對我們熱情相待。
當地干部向我們介紹“蜞蟆節”來歷、程序和儀式。據他講,蜞蟆(音)是一種介于癩蛤蟆與青蛙之間的一種“怪物”,被當地人視為“瘟神”。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之后,天氣轉暖,蜞蟆便會開始鳴叫并出洞交配繁殖。古時曾因蜞蟆泛濫造成瘟疫流行。于是,人們每到農歷正月十四就要送瘟神,延續到現在就成了“蜞蟆節”。
臨近傍晚,鑼鼓聲起。兩個村民一前一后抬起村民們合力精心制作的一條象征瘟神的“青龍”走在隊伍最前面,后面跟著的人,人人手持紙糊的蜞蟆燈,此起彼伏的嗩吶聲中,一條長長的“人龍”向著目的地——灘壩橋移動。路上鞭炮聲聲,有健壯的青年人右手拽著特制的火把在頭頂甩成一個圓圈,夜空中頓顯一道道亮光,十多位來自不同地方的攝影家們抄起“長槍短炮”,從自己不同的視角記錄著這一獨特的南充民俗文化。
青龍寨附近的村民也加入了劉家溝的送瘟神活動,他們舉著自己家族制作的青龍、蜞蟆燈、火把等,把個青龍寨熱鬧得人聲鼎沸、人如潮涌。
到達目的地灘壩橋后,不同姓氏的家族把各自的青龍放置于各自占據的橋頭,活動策劃,民俗活動的最高潮焚燒青龍就開始了。當地參加活動的村民向我們解釋,“蜞蟆節”在南充各地已流傳幾百年了,除了嘉陵區的積善,順慶共興鎮每年的“蜞蟆節”也很熱鬧。當地百姓用青龍代表“瘟神”,抬瘟神、燒瘟神其實就是為了驅邪避災。
當地人還告訴我們,南充的“蜞蟆節”發源于嘉陵積善鄉劉家溝。據說劉姓當時在四川是大姓人家,特別是劉家溝古時有人在朝中做官,在劉家溝建有很大、很豪華、很有氣魄的房子,雖然后來被毀于一旦,但制作青龍、蜞蟆燈送瘟神的儀式和程序卻一直在劉姓家族中代代相傳。以至于后來影響越來越大,如今南充的市轄三區特別是西路一線鄉鎮很是盛行。順慶區共興鎮還將當地的“蜞蟆節”申報了南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