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時間,新媒體已經以疾風怒濤之勢席卷了整個世界。營銷人應該如何面對這一全新時代?應當樹立什么樣的新媒體營銷觀?業界已進行了諸多討論。北京未晚傳播作為本土最資深的公關公司之一,近年來深耕新媒體領域,創造了眾多經典案例,近日在《廣告主》的專訪中,未晚傳播CEO吳耕晨就這些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拒絕各自為戰,構筑開放式世界觀
現代營銷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吳耕晨表示,自己的答案可能和大多數人不同,只有一個詞:協作。現代營銷越來越精細,甲方在不同領域可能會有多個代理公司共同服務,這對于甲方是整合,而對于乙方是相互協作,看上去很簡單,但往往越簡單的事情越難做到。多年來,無論是跨國集團還是本土企業,吳耕晨看到過很多絕妙的布局和創意最終效果不理想,其實就敗在協作上,看上去重要的事情都做了,但勁兒沒往一處使,導致計劃敗北。
營銷界曾流傳一段話,“乙方有兩個愛好,一個是罵甲方傻X,一個是在甲方面前罵另一個乙方傻X。”吳耕晨表示,這其實很幼稚,我們不妨先把“協作”做好,再培養愛好。隨著新媒體環境的日益成熟,中國營銷人也需要盡快樹立合作開放的世界觀。未晚的三大規矩之一就是溝通協作,強調團隊作戰,因為協作能力有問題,就會影響整個項目的實施效率。
2014年8月,未晚成為APEC女性領袖峰會官方指定公關公司,通過團隊強大的合作及執行力,成功的在精英和大眾兩個層面提升了峰會影響力。對于團隊的完美表現,吳耕晨毫不謙虛的加以稱贊,并表示一直以來獨行俠就是公司大忌。
告別自欺欺人,樹立現代化營銷觀
在提到新媒體營銷要如何做的更隱蔽時,吳耕晨明確表示,營銷如做人,新媒體營銷應該更加真實透明,不要將天下人當傻子。現在新媒體營銷其實被很多人做狹隘了,一個視頻、一個段子就被稱為病毒營銷,一群意見領袖就說成是BUZZ,一幫水軍就是口碑營銷,這其實都是自欺欺人。新媒體營銷歸的核心是激發目標消費者成為傳播媒介,只有讓目標消費者知道、關注、喜愛、購買并主動傳播產品才是最終目的。
在新媒體營銷時代,很多營銷人還停留在陳舊的理念中。在傳統互聯網營銷的年代,也許靠噱頭“騙”消費者點擊還比較重要,現在新媒體的溝通機制是“敞開”的,比如最近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就以其公開化和透明性贏得無數頭彩。所以營銷人需要及時更新觀念,告別游擊式的草根作風,盡快投入到現代化的正規軍作戰中來。
保持初心不斷成長,養成全景式學習觀
在談到新媒體工具的更新時,吳耕晨表示,新媒體關鍵就在于一個“新”字,短短幾年時間,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媒體工具層出不窮,所以對于營銷人而言,這個時代意味著得打雞血,而且得一直打下去,明天不知道又會有什么新媒體成為主角,得一直保持旺盛的學習力。前面提到未晚的三大規矩之一是協作,其他兩大規矩是卓越和學習,智力服務行業必須追求卓越,自己不滿意的絕對不提交給客戶;而卓越必須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不能快速完整的掌握新媒體工具和客戶的行業、產品知識,是無法提供優質服務的。
不過,新舊更替雖是規律,但決不可片面迷“新”。“過多的談論新媒體平臺,拋棄舊平臺,這其實是錯誤的認知,營銷不是僅靠單一媒介就能替代的。”吳耕晨舉例說明,博客曾是新媒體營銷重要工具,現在鮮有甲方運用,但去年未晚接觸某互聯網客戶時發現,其數據三分之一流量來自博客,可見博客的引流能力仍不減當年。因此學習不僅僅包括新生事物,還包括在舊事物中不斷發現新內涵,要對行業和媒介工具保持全景式關注。
專訪結束前,當被問到一名營銷人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時,吳耕晨稱關鍵詞是 “一心一思維三能力”:責任心、可能性思維、學習力、洞察力、想象力,自己始終對營銷充滿敬畏,怕稍不努力可能就被日新月異的環境淘汰,稍不注意營銷結果就可能與策劃初衷南轅北轍,所以時刻保持著學習和自省。“在營銷這個行業里,我永遠是個不停努力進取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