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坑賣身節,狂歡節,活動策劃
東坑“賣身節”,是民間流傳最早的勞務集市,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沒有田地的青壯年頭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賣身富戶,看中者將水潑其身上。起初,這是一個悲涼的節日,現在己演變為歡樂的民俗節日。
而今年的東坑“賣身節”,更是納入了東莞市“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注入了“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創業文化內容。
“射水狂歡”作為“賣身節”近年來的重頭戲,因好玩刺激又預兆開年好運而受到當地群眾的追捧,故“賣身節”又名“射水節”。
亮點一
巴蜀“變臉”首現開幕式
對比往年,今年的東坑“賣身節”首次特邀了四川地區的巴蜀文化民俗特色節目參與,同時也將大朗木偶劇、木魚歌、客家山歌、咸水歌、龍舟說唱等極具“莞味”的民俗風情表演融入其中,活動策劃,使得今年“賣身節”的“莞味”更濃。
在開幕式中,四川表演隊共演出了四個大型歌舞節目:《蘆笙舞》、《滾燈》、《竹風詩舞》、《變臉、吐火》,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可謂南北文化鮮明對比,外地民俗與本土風情巧妙融合。
亮點二
男女老少激情射水互道吉祥
手持“沖鋒槍”的“射水戰士”,你追我趕。被“濕身”的游人,拿著“武器”奮力反擊。追逐戰、反擊戰、潛伏戰……各種形式“水戰”激情上演。
節日當天的東坑東興中路,萬人空巷,上至八旬老人,下至數歲幼童,涌上街頭,瘋狂地把“吉祥之水”射向游人,年齡和性別的概念已經在狂歡的海洋消失。水者,財也!“射水互道吉祥”的形成已為大家所熟知。
在今年“賣身節”射水狂歡活動中,所有參加射水的游人,都在主辦單位的引導下,盡情發揮想象力,裝扮射水工具,特別是古怪著裝的年輕人,進行射水創意大比拼。
亮點三
企業借著“賣身節”來招工
古代的東坑“賣身節”,一些出賣勞力的人紛紛頭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一副農家壯漢的打扮前來“賣身”。基于該歷史背景,東坑“賣身節”現場還開辟了招聘專區,方便企業和求職者。
據了解,今年現場招聘的單位有100家,提供職位8994個,而去年僅70多家,提供職位2000余個。“今年來招聘的企業比去年多,一方面是缺工,另一方面則表示我們企業都想借著這個節日來招工。”一家招聘企業的負責人認為,“賣身節”也是招工的一個好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