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
企業的全體員工,上到高層管理者,下到一般的員工,都應“居安思危”,將危機的預防作為日常工作的組成部分。
要教育員工認清每個部門、每個環節和每個人的行為都與企業形象密切相關,危機的預防有賴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全員的危機意識能提高企業抵御危機的能力,有效的防止危機產生。即使產生了危機,也會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早在1985年,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當著全體員工的面,將76臺帶有輕微質量問題的電冰箱當眾砸毀,使員工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與責任感,由此創造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海爾式產品質量和服務,譬如“用戶永遠是對的”,“海爾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信譽”,“真誠到永遠”等等。海爾的生存理念:“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更是給人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成為海爾集團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預防危機要從企業創辦之日起就著手進行,伴隨著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長期堅持不懈。那種出現危機才想到危機管理,把危機管理當作一種臨時性措施和權宜之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企業生產經營中,要時刻把與公眾溝通放在首位,與社會各界經常聯系,保持良好關系,企業內部雙向溝通順暢,消除危機隱患。
2、建立預防危機的信息監測系統
現代企業是一個與外界環境有密切聯系的開放系統,不是孤立的封閉體,其興衰存亡取決于在市場之中的地位和形象。
預防危機必須建立高度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測系統,隨時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時加以分析和處理,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預防危機,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信息的收集與監測:
① 隨時收集公眾對產品的反饋信息,一旦出現某一方面的問題立即跟蹤調查加以解決;
② 掌握政策決策信息,如有關法規、條令的頒布,研究和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經營方針;
③ 了解企業產品和服務在用戶心目中的形象信息,包括質量、價格、服務、建議改進等,分析了解公眾對本企業的組織機構、管理水平、人員素質和服務的評價,從中發現公眾對企業的態度及變化趨勢;
④ 研究競爭對手的現狀、實力、潛力及策略發展趨勢,經常進行優劣對比,做到知已知彼;
⑤ 搜集和分析本企業內部的信息,進行自我診斷和評價,找出薄弱環節,采取相應措施。
3、成立危機管理小組
成立危機管理小組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是順利處理危機、協調各方面關系的組織保障。
委員會成員一般是兼職的,由企業的領導人、公關部、安全、生產、后勤、人事、銷售等部門人員組成。
其職責有:
① 全面、清晰地對各種危機情況進行預測;
② 為處理危機制定有關策略和計劃;
③ 監督有關方針和步驟的正確實施;
④ 在危機實際發生時,對全面工作做指導和咨詢。
4、制定危機管理計劃
企業應根據可能發生的不同類型的危機制定一整套危機管理計劃,明確怎樣防止危機爆發,一旦危機爆發應如何立即做出針對性反應等。
事先擬定的危機管理計劃應包括:
① 任命危機控制和檢查專案小組;
② 確定可能受到影響的公眾;
③ 為最大限度減少危機對企業聲譽的破壞,建立有效傳播的渠道;
④ 在制定危機應急計劃時,可傾聽外部專家的意見;
⑤ 把有關計劃落實成文字;
⑥ 對有關計劃進行不斷演習;
⑦ 為確保處理危機有一群專業人員,平時應對人員進行特殊訓練等。
5、做好危機傳播方案
公關專家帕金森認為,危機中傳播失誤所造成的真空,會很快被顛倒黑白、胡說八道的流言所占據,“無可奉告”的答復尤其會產生此類問題。
過時的消息會引起人們猜疑,并導致不正確的報道,使公眾懷疑企業對某些信息采取了掩蓋手段。因此,有效的傳播管理是有效危機管理的基礎。
危機傳播方案包括:
① 時刻準備在危機發生時,將公眾利益置于首位;
② 掌握對外報道的主動權,以組織單位第一消息發布源;
③ 確定信息傳播所需要的媒介;
④ 確定信息傳播所需針對的其他重要的外部公眾;
⑤ 準備好組織的背景材料,(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并不斷根據最新情況予以充實;
⑥ 建立新聞辦公室,作為新聞發布會和媒介索取最新材料的場所;
⑦ 在危機期間為新聞記者準備好通訊所需設備;
⑧ 確保危機期間組織的電話總機人員能知道誰可能會打來電話,應接通至何部門;
⑨ 確保組織有足夠的訓練有素的人員來應付媒介及其他外部公眾打來的電話;
⑩ 準備一份應急新聞稿,留出空白,以便危機發生時可直接充實并發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