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嶺頭節,活動策劃
“嶺頭節”,對于欽州人來說不陌生,許多人吃過的。
前夜,10月10日,又是一年一度的“嶺頭節”。記者應邀來到欽南區久隆鎮新明村委的硃砂坪吃節。硃砂坪不見硃砂,只見滿村的翠竹青青。全村清一色姓陳,分硃一、硃二、硃三和硃四4個村民小組,沿欽陸一級公路分布。
臺風乍過,村中泥濘依舊。記者到時已是傍晚時分,各色車輛橫豎停放村中,多是“桂N”牌,也有“桂P”“桂E”的,偶爾還見到“桂A”“粵S”“鄂E”和其它地方的,村口還有兩輛中巴。聽說,“嶺頭節”以吃為本,客多為上。入村時,不斷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和從農家院子傳來的陣陣笑聲,衣著光鮮的小孩拿著煙花邊跑邊放,頗有點年味。隊長陳朝能說,“嶺頭節”大過年。今年家家戶戶的酒席都上了水平,各有千秋,等下你們多吃幾家。
記者來到二組的陳永瑟家。因在建樓房,永瑟一家四口目前暫時“蝸居”在兩間低矮的過渡房里。門口一如別家擺著幾箱水果,看來客人來過不少。酒席就擺在廚房中,十幾個人擠得滿滿的。永瑟今晚一臉的燦爛,不斷咂著筷子給記者夾菜:“來來來,別客氣!都是自產的真材實料,自家養的雞,自家釀的稔子酒,今晚一定要喝個夠!”
酒過三巡,話語正酣,隊長妻子打來電話催,我們只好說告別。永瑟頓時滿臉漲得通紅,大聲說:“過去我永瑟窮,沒人來,今天高朋滿座,誰也不能拉我的客人!”見此情狀,我們只好重新落座,又干了幾杯方得脫身。
隊長家的光景自然不同,庭院寬寬,月色如畫。最精彩的景致莫過于“雞樹”——幾棵濃密的荔枝樹上棲息著數以百計的家雞。夜色中,依稀看見門前的甘蔗林猶如北方的青紗帳,在秋風中沙沙作響,頗為壯觀。
品狗肉,聽講古。隊長講“嶺頭節”的來歷,講儺舞的神秘,講硃砂坪的村情,話題扯到了最近的臺風。“臺風打壞了許多甘蔗,四成倒了一成,全村的甘蔗因災減產近800畝3000多噸以上。”隊長如是說。
他說,甘蔗和種養是硃砂坪的兩大經濟支柱,靠這兩樣,全村80%以上的家庭建有樓房,大部分家庭都有電視、摩托車。
隨著一道雪白的車燈和兩聲喇叭,一輛摩托風馳而至。原來是朝能之弟莊能,他剛從山上趕回來。朝能說:“莊能是雞司令,活動策劃公司,掌管十幾萬只雞。”莊能說慚愧,養了十幾年雞也發不了財。一旁的志能說,還說發不了財?大樓起了,車買了,還供了幾個小孩讀書。莊能說,比你差遠了,我剛吃飽肚。
笑聲、猜拳行令聲響徹這個農家大院。
朝能沒笑。他說,今時我們村不窮了,但離富裕還是“高佬跌跤——(叉)差得遠。”一個年青仔接著話茬說,最近報紙上宣傳林下經濟,我們村應該好好學習,硃砂坪林多水塘多,發展種養有條件。另一個村民說,進村路也該修一修了,一下雨就滿腳湴,路都不好走,還說什么發展經濟?還有一個婦女說,搞新農村,要學學浦北福多堂……
朝能連連點頭,幾許慚愧,幾許思索。
十四的月亮照著農村也照著城市,乘著月色回城,看到街市的筆直大道和霓虹閃爍,想到硃砂坪的燈火黯淡和道路泥濘,感慨城鄉差別如此之大。這種差距何時能縮小?記者想,在“求富圖強”的惠民方略引領下,街市的霓虹不久也會閃爍在美麗的硃砂坪。春歌
相關鏈接:
嶺頭節
嶺頭節是桂西南欽州一帶壯族、漢族民間傳統節慶習俗,又稱“跳嶺頭”。為當地僅次于春節的節慶活動,因其活動多在村邊嶺上舉行而得名。據民國三年《靈山縣志》卷二十二《風俗志》記載:“八、九月各村多延巫師鬼童于社前,跳躍以編,始入室驅邪疫瘴,亦乃鄉儺之遺意也。”這說明“跳嶺頭”與古代的鄉儺有血親關系,今已由原來的宗教酬神祭儀演變為民間娛樂活動。
“嶺頭節”多在中秋節前后十余天內舉行,即農歷八月,個別地方在農歷三月或十月間。一般以自然村為單位,每條村固定在農歷的某天舉行。
2006年,“跳嶺頭”被確定為廣西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