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花朝節,活動策劃

畫了30年的民俗風情畫家吳理人,大部分的作品都記錄著杭城的民俗風情,街巷舊影、老宅庭院、街頭集市、西湖風光等。在運河邊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他,對運河有著很深的感情,創作了大批有關運河的畫作。近日,活動策劃,這些畫作都集中到了他最新發表的《運河杭州風情》一書中。
一畫一文,再現運河歷史文化
翻開這本一百多頁的《運河杭州風情》,每頁都是一畫一文,把運河一帶的歷史記憶、文化碎片都清晰地表達了出來。
除了有拱宸懷古、富義倉、香積寺等運河遺韻,還有半道春紅、夾城夜月等湖墅八景。遠的可追溯到唐朝的皋亭山求雨、徐霞客夜泊北新關,近的可以看到清末民初運河邊的天仙茶園,現代生活在運河的河上人家、河埠頭等。
難得的是,很多運河邊的民俗風情,在今時今日都已經消失,而看了這些繪畫,腦中便會出現那些場景,配著畫作閱讀旁邊的文字,運河的歷史就一一展現了出來。
比如這幅《祥符花朝節》,講的就是老杭州運河邊祥符一帶沿襲千年的節日。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畫中的人物,有賞花的、斗花的,飲酒斗詩、斗雞、斗鳥的。“讀完這一頁,你就知道了,原來以前的花朝節,大家都在玩這些。”吳理人一說起自己的畫,總是滔滔不絕,“講述運河歷史的民俗,需要查閱很多資料,然后根據文字想象出來,所以我的畫中,能講出很多東西來。”
曾畫過上百個運河邊的河埠頭
除了歷史的展現,吳理人的畫中大多表現了清末民初到改革開放前近百年的人物和場景。最典型的就是他創作的《千年運河情》長卷畫作,足有4米多長,畫的就是拱宸橋邊的日常場景,頗有“清明上河圖”的味道:拱宸橋上人來人往,擺著很多小攤,運河中船只如梭,有客船、有竹筏,沿岸的碼頭卸貨裝貨,一派忙碌的景象。
“畫中的場景,有些是我記憶中的,比如拱宸橋頭,以前都是小攤子,賣糖炒栗子、開口笑。看到水中的小黑影了嗎?這些就是在運河里游泳的人們。我小時候,就住在運河邊,那時運河水干凈得很,我們就在那里游泳、摸螺螄、打水仗。你看到的這個貨運碼頭,現在還保留著,就在橋西直街的博物館東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