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半年習俗,活動策劃
今天是農歷六月初一,也是我國傳統節日——“半年”。農歷六月一個“年”差不多也過了一半,所以舊時民間有過“半年”的習俗,然現代人多不知有此節日;早期民間非常重視這個節,詩人鄭大樞的“風物吟”中,這樣描述半年節——六月家家作半年,紅團糖餡大于錢……按照青島地區的習俗,這一天很熱鬧,家家戶戶過“半年”。包水餃、吃饃饃,走親訪友。
入伏后適逢農歷六月初一。在舊時,青島地區的膠州農村這天要“掛鋤”,農民在這一天不下地干活,長工歇工一天。鄉民們把這天當作慶祝豐收、祈求豐年的節日。人們在屋中、院內、麥場里擺供桌,放上蒸好的棗餑餑和桃、李等五種瓜果。用斗盛滿新收的小麥,斗上貼紅色“福”字,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風調雨順。中午人們高高興興地吃餃子。男人們有的還在麥場上猜拳行令,活動策劃,十分盡興。
半年過后,接著六月六又是一個大節。六月初六,民間稱“望夏節”、“炒面節”、“閨女節”。這些節日都與剛出嫁的姑娘有關。青島的即墨、嶗山一帶至今仍沿襲新媳婦“歇伏”的習俗。
在嶗山還有“新面餑餑敬哥哥”的習俗:即麥子登場后,妹妹要做餑餑給哥哥嘗新。傳說有一家兄妹,妹妹出嫁后丈夫死亡,家境艱難,哥哥主動把妹妹的莊稼種好,自家的地卻荒蕪了。哥哥因一人種兩家的地勞累過度,不久便離開人世。妹妹為紀念哥哥,每當新麥收完必做新餑餑祭掃,后來也就形成了“新面餑餑敬哥哥”的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