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創意:新聞報道策劃引人垂注之源
——以《羊城晚報》“中國夢•廣東新發展”系列報道為例
一
新聞報道策劃即傳媒人遵循事件發展和新聞報道的基本規律,選取新近發生或即將發生、令受眾特別關注的某一事件(或話題)作為選題(或切口);圍繞重大主題深度采訪,爾后科學探研;著眼當下,開掘已知,前瞻性地制定并實施相應報道策略,以期達到最佳傳播效果的創造性策劃行為。該行為或曰活動最可寶貴的品格當是創新性。
無創意即無卓越的構思,拒絕“一般化”以追求創意是新聞報道策劃的靈魂。所謂創意就是要突破常規,條條框框被顛覆,新聞才有張力。一個好的創意,首先須具有原創性,開發出來的應是“處女地”;演繹的是一個創造性思維過程,展現的是全新視野。筆者認為,對于系列報道來說,創意好就等于一半成功。那么好創意來自何方呢?顯然,僅靠拍腦袋不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教授藍鴻文老先生給咱們指路:好的創意來自對國情、省情、市情的非常了解,來自對黨中央精神的精準把握,來自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度熱情,來自善于集中群眾的智慧,來自同行的挑戰,,來自創造性思維的充分調動。
二
據2013年4月15日《羊城晚報》頭版頭條、A3版上半部分強勢推出的“廣東新速度”之第一篇章:“2012年12月,黨的十八閉幕不久,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初次到地方調研就選擇了廣東,并明確提出了‘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殷切期望,要求廣東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實驗區,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2013年1月,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廣東省委全會上強調,‘三個定位、兩個率先’是廣東今后工作的總目標。”廣東如何實現總書記提出的殷切期望,成為報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據了解,“中國夢•廣東新發展”系列報道是社長策劃,社長出任總策劃,起主導作用;3月底,黃斌社長召集社領導、有關部主任會議,經專題研究后確定是中國夢視域下的廣東新速度、新發展。
開篇的述評新聞《領跑中國,廣東需要新速度》,由政文新聞部主任陸扶民撰寫,其文站位高、可謂高屋建瓴,且做到了“上下結合”,在引題處點出“前有總書記提出的殷切期望,后有全省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的真切心愿”。全文夾敘夾議,材料豐富;跳出材料作概括,抓住典型舉例子;邊述邊評,邏輯性強,以理服人。陸扶民以提煉出來的觀點統帥材料,善于從具體的新聞事實中引申發揮,層層解碼,獨到之見解自然浮出水面。“如果把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比作一場馬拉松長跑,廣東就是當仁不讓的領跑者。”“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已經領跑中國經濟24年;作為期待中的排頭兵,未來廣東還要領跑到本世紀中葉。”領跑中國,廣東需要新速度。“這是中央賦予廣東的全新課題,也是廣東必須擔負的歷史使命!”其論點的高度仿佛社論一般。
三
系列報道實則深度報道的一種形式,主要是在一定時間內就人們普遍關心的幾個重要的相關問題或一個重大而復雜的新聞題材,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多次報道。多個獨立報道集合在同一主題思想下,以求對新聞事實作比較系統、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探析。
“中國夢•廣東新發展”系列報道除首篇外,其余11篇均為一地半個版或整版,聚焦相關項目、行業、問題等,重點放在抓具有新聞價值的新動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經驗、新風尚、新人物、新問題上。在版面上相對固定的位置,每一篇章均由主稿——述評新聞、短評,訪談,聲音(省委書記胡春華、省長朱小丹的經典話語)還有數據組合成版,內容豐富,題材新穎,新意多多。
筆者讀報有感,相關記者的新聞敏感特強。眾《羊城晚報》記者,能迅速判斷某一新聞事實對當前工作的指導意義;透過一般現象挖掘出隱藏著的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在同一事物的諸多事實中,迅速判斷鑒別出最具價值的新聞事實;在對事物進展過程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能預見有可能出現的新聞。如第二篇章落筆珠海,發現“大項目逐夢濱海城”,其不僅速度快且質量高,珠海市長何寧卡談“發展速度和質量有機統一”。第5篇章寫虎門服裝,其經驗之談是“滿足百姓需求便有市場,看菜吃飯成霸業”,內中有導向,更有掘金之經驗。第9篇章講述羊城最具活力增長極——廣州開發區、蘿崗區的故事,其定位是宜居宜業知識城;蘿崗區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竟然保持了最原始的生態之美;看來,魚與熊掌兼得是可能的。第11篇章以一個整版的篇幅隆重推出《汕潮揭:告別漂移苦,啟航同城夢》,汕頭、揭陽、潮州三市市委書記縱論“三市一體化如何實現錯位發展”,喜看粵東增長極共榮共贏已露端倪,讀者期待同城夢早日成真!“壓軸戲”之第12篇章(5月30日見報)——《市民待遇圓夢外來工的幸福》,講的是近年來惠州“人本立市”的經驗,該市的“實招”為新增財力70%以上投入民生,幸福惠州不是夢!“惠民之州”惠及外來工,“民生工程”真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