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承載著傳承人類科學與文明的使命,教育的健康發展,是提升國家、民族的未來競爭力的關鍵。為此,我們都渴望教育界能成為一片凈土、一方圣地,這樣,教育樹人,教育強國,才不會成為虛妄的夢想。
正因如此,教育界的思想流俗,教育界的道德沙化,特別是教育界的腐敗現象,就是我們最無法容忍的丑惡。而湖南衡南縣的教育局,日前就公然用一次“集體示丑”,向我
們展現了教育界的流俗與腐敗。
不久前,在湖南衡南縣教育局喬遷之日,衡南各個學校、學區的上百個負責人上門送禮賀喜。有的學校負責人送來的禮金高達好幾千。這些人送禮之后,教育局開出了一張非稅收入的收據,上面標明的費用是“搬遷慶典費”,而返回的禮品則是精美的鋼化水瓶和一包芙蓉王煙。
顯然,這樣的送禮行為,已經大大超出“人情往來”的性質。因為此前,教育局在建大樓的時候學生和老師個人都捐過款,一個學區的捐款在5萬到8萬之間。在教育局喬遷之日,這些學校選擇送禮,更多的是附含著“公關”與“交易”的性質。比如,一位送禮的學校負責人就小聲說,“學校的危房改造還要搞呢”。
這是因為,教育局作為學校的主管部門,擁有對學校種種教育行為與教育資源的管理與分配權力。對那些學校來說,他們希望教育局能為自身的辦學提供資源支持,特別是某些在辦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種種不規范行為的學校,他們更希望教育局能對他們的某些行為“網開一面”。
因此,那么多的學校給教育局送禮,就是教育界的一次“集體示丑”,這種行為,已經明確地傳遞出一種強烈的信號,那就是在教育局與學校之間,(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將存在著必然的“權力尋租”。這一點,從一些學校給教育局的禮金高達幾千,也可得到證明。而這樣的“權力尋租”,也必然滋生出種種教育腐敗。
這些年,發生在一些學校的諸如校服腐敗、教輔書回扣、收取擇校費等等腐敗行為,往往都與負有監督和管理職能的教育局存在失職與瀆職的行為有關。特別是,在一些學校腐敗行為的背后,作為學校主管部門的教育局,往往也從中分得了一杯羹,這使得教育腐敗已經演變成教育系統內的一種“扎堆腐敗”。
衡南縣教育局喬遷,成為許多學校送禮的一個“契機”,這昭示著,學校與教育局之間尋求利益交易關系,已經成為一種教育界內部普遍的自覺認同。這才是問題的真正可怕之處,這喻示著,教育界普遍存在著道德沙化現象,普遍缺乏人文精神,普遍存在著法律意識的淡薄,這也是教育界存在著嚴重的腐敗現象的根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給教育局送禮,實際上也是對教育公平的破壞。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而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保證,就是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試想,當學校與教育局之間存在“權力尋租”現象,必然造成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導致老百姓無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而且,由“權力尋租”導致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也必然扭曲教育系統內部的激勵機制,造成教育部門本身公信力的下降,不利于教育的健康發展。
所以,這起教育系統內部的“集體示丑”,為教育腐敗植下了罪惡的因子。在我們無比痛恨教育腐敗,無比渴望教育純潔的今天,當地教育界不能保持對道德的堅守,不能保持對法律足夠尊重的現象,說明,要讓教育界成為一方“清水圣地”,僅僅寄望于教育界的內部自律與自醒,是遠遠不夠的。□瀟湘晨報評論員 單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