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公關公司:柯達高端相機有缺陷 百位消費者成立維權聯盟 |
一臺2002年推出的高端數碼相機產品,在面市兩三年之后,突然在市場上引發了“產品設計有缺陷”的反彈。100多位憤怒的中國消費者自動地聯系起來,在網上組成了一個網上的維權組織——他們希望能夠籍此喚醒國內出臺數碼相機相關標準,同時也希望推出問題產品的廠商——柯達能夠正視這一問題。
用戶拆了柯達數碼相機
問題相機是柯達于2002年在國內上市的一款LS443數碼相機,在當時,這款數碼相機擁有400萬像素和3500元的售價,在市面上還屬于高端類的產品。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柯達LS443用戶白華,是這一款問題相機國內150余名用戶的代言人,大家委托他出面統一投訴LS443數碼相機質量缺陷的情況。
據白華介紹:大多數投訴人都是在2003年購買的該產品,而且大部分人從購買后1年左右(少部分人從購買后5個月)開始,該相機就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出現黑屏、鏡頭無法收縮(顯示E45錯誤)、曝光過度等故障;有的人購買后1年多的時間竟然維修了3次之多。到柯達維修部門維修,維修部門給出的故障原因都是鏡頭部件損壞,需花1000多元更換鏡頭或者花更多的錢升級為柯達公司其他的機型。
如此之高的故障頻率,引發了用戶的疑惑,有部分了解一些電子技術及相機技術的用戶,不堪忍受柯達公司高昂的維修費用,自己開始動手進行拆機檢修!
白華說:“經檢查,該斷裂的排線是控制鏡頭組內快門、光圈、聚焦電機工作的。斷裂后將產生曝光不足(黑屏)、曝光過度、聚焦不準或快門不工作及E45故障。同時該斷裂的排線還會卡住鏡頭組的活動件,造成鏡頭伸不出或打不開的故障。柯達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耐用性消費品的使用問題,而在窄窄的一根排線上集成了7根信號線,并在很小的空間里進行了U型彎曲。由于拍攝時快門的動作,這根排線就必須承受不斷的拉扯,(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可是排線的強度根本不能承受這么小角度上的無數次拉扯。所以說這個故障最終每個使用這款相機的用戶都會遇到。只是根據各人的使用頻率出現故障的時間不同而已。由此至少反映出3個問題:1. 柯達在設計快門時,信號線的走向設計及空間設計不合理;2. 采用了質量不合格的排線料;3. 柯達在此款相機出廠時沒有進行嚴格的質量測試。”
據白華透露,很多LS443的用戶在拍攝不到1000張相片時,相機就出現故障,多的用戶也只拍攝了2000多張。在一個耐用電子消費品身上出現這種故障可謂“很不正常”。
更為嚴重的是,這一故障一旦出現,即使進行維修,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這是從設計上就注定了的。
“設計上的缺陷”并不是最終引發消費者反彈的導火索,而是柯達方面對這款問題相機的態度與解決方案令“白華們”覺得不合理。
柯達的“拖延”促成維權聯盟的建立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其實有關柯達這款問題產品的投訴,早在2004年9月份就在網絡上出現過,而據國內知名電子資訊消費求助社區315UNION的統計,在從2005年8月17日~2006年1月6日期間,共收到來自廣東、北京、山東、浙江、上海、江蘇、湖北、四川、廣西、新疆、湖南、河北、海南、福建、重慶、天津、陜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甘肅等22個省及直轄市有關柯達LS系列數碼相機的求助165例,其中有效案例96例,涉及產品103件。但奇怪的是,柯達方面遲遲沒有做出更為積極的應對措施,其中原因到底何在?
記者在白華提供的資料中看到,柯達LS443的問題并不僅限于中國內地市場,在臺灣地區,這一產品同樣面臨用戶的投訴。據白華介紹,去年7月,臺灣柯達LS443的用戶聯名向柯達在臺灣的公司提出抗議和交涉,柯達最后通過其官方網站也發布了相關信息,承認這一問題所在,提出了可以更換升級8種機型的解決方案,其中柯達公司將承擔在升級過程中的相關成本。而在中國大陸,柯達至今都沒公開處理過這一問題。
白華說:“由于大陸的用戶不清楚此故障的嚴重性,往往花冤枉錢一再修理;同時柯達在大陸一直采取的是一種拖延的做法,一般在保修期內就維修一下了事,過保后就以‘用戶使用不當不再免費維修’為由推拖。大陸的用戶也許還由于過于分散,而且消協到目前為止并沒有什么動作,導致目前大量的受害用戶的權益沒得到保護。”
目前不少消費者已經開始在網上組成同盟,大陸用戶目前已經成立了LS443維權組織,就是用來聯絡廣大機友,目前已經聯系到了150多人。白華表示:“我們這樣做并沒有其他的目的,只是想讓更多LS443的消費者意識到他們的權益已經受到侵害。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生產廠商對于有質量缺陷的產品,即使已經過了保修期,只要還沒到報廢期,仍然要對其質量負責!”
“不是拖延,是卡住了” 柯達方面另有說法
對于“白華們”的指責,來自柯達方面是反應如何呢?
記者電話采訪了柯達北京公司的公關部尹先生。尹先生很快地搞明白了記者提問的所指,他說:“整個事件我有兩點需要說明的:一個是消費者所指責的這款機型是在2002年面市的,之前,我們已經交付當時國家授權的檢驗機構,即上海照相機辦公設備檢驗監督辦公室進行了相應的檢測,檢測的批號是:2002141,在檢驗無誤后,我們才在市場上進行銷售的;第二點,就是整個事件中消費者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他們以為在臺灣地區出現的同樣問題是免費解決的,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臺灣地區的消費者一樣是付費維修并升級的,在臺灣地區,柯達出了一個聲明說是:‘承擔相應的成本’,可能消費者把這個‘相應成本’當成了全額免費。事實上,不是這么一回事。”
針對消費者所指的設計缺陷,尹先生一再強調:“我們的這款產品是按國家相關規定送檢了的,據我所知,當時還有一些品牌其實反而是沒有經過這一道程序的,當時國家并沒有說我們的設計不規范,要停產,所以有關設計缺陷這個指責,我無法做出回應。”針對消費者所指的“拖延”,尹先生說:“其實不是我們拖,是卡在這兒了,原因并不在柯達方面。”
據尹先生介紹說,柯達在去年11~12月間,曾針對當時100余名消費者提出的要求,采取了臺灣地區的解決方案,即提供4個機型,讓消費者選擇試用14天,滿意之后再付費的方式。當時有近100人同意了這種方式,“但是拿了相機之后,試用期過后,他們就‘消失’了,有的是手機換了,有的是電話打不通了,柯達去年一下子拿出了100臺機器,現在一分錢也沒有收回來,現在那些送相機的快遞單子我們都還留著。數碼相機的發展是很快的,從2002年到現在的4年中,已經更換了很多代,新的產品在技術含量上、設計上,都有其更高的價值,但是因為涉及全國各地,我們也不可能挨個挨個地去找,所以整個事就卡在這兒了。”
但是柯達尹先生表示,盡管已經過去了半年多,但是柯達依然還沒有想到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只是希望這些用戶能夠自己主動把當時承諾的費用送過來。
但是柯達方面的解釋顯然并不能令“白華們”滿意,白華說:“根據我們的經歷,現在柯達一方面針對這一故障開出維修費用高達1000多元之巨的直接更換鏡頭方案;另一方面則推出一種所謂的加價換機方案(加1500元換購V530,加1030元換購Z730)!可是目前市場上V530相機已經跌到2000元以內,Z730只在1600元左右。試想一位消費者購買了由于生產者自身失誤造成的問題產品,最后責任卻要由消費者來承擔,或者說讓消費者承擔大部分責任,這合理嗎?如果這合理合法的話,那國家還要制定那么多的保護消費者的法律和法規干什么?!”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包括央視等多家媒體介入了此事件中,白華及其它LS443的用戶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事實。同時,在他們自己制作的博客主頁上,也呼吁國家相關部門能夠盡早地出臺數碼相機的行業規范,以作為日后同樣問題的解決標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