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屯昌,軍坡節,神秘現象,解析,活動策劃
海南多數市縣,廣東電白地區每年清明前都有規模宏大、極富民俗特色的節日----軍坡節。在海南都叫吃“公期”,當地百姓對公期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春節。
軍坡節分“公期”和“婆期”,主要是祭祀祖先和歷史人物的民俗活動。鄉村的“公期”和“婆期”時間不一致,各自供奉神主也不同,一般以一鄉或一村為單位,每到公期或婆期的軍坡節,村民必大搞祭祀,扛供奉的公祖婆祖巡村,請親朋好友來家中作客,這時期,公祖婆祖巡游、道士跳神舞、裝神穿腮、過火堆、上刀梯等一系列獨具海南地方特色,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動,讓人大開眼界。
海南省曾經是冼夫人生活、奮斗過的地方,她曾為海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她的豐功偉績在世間流芳了上千年,她的英雄事跡在海南民間廣為流傳,激勵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而奮斗不止,“鬧軍坡”是為了紀念冼夫人。。當地人說,冼夫人和丈夫馮寶曾經率軍沿南渡江來到新坡,在新坡安營扎寨,進行操練,并于農歷二月初六至十二出兵平亂。如今的"鬧軍坡"活動,就是人們在安居樂業之后,為了感激冼夫人而舉行的模仿當年出軍儀式的活動。這是官方的解釋。
解放后我們都試圖移風易俗、破四舊,妄圖從根本上改變吃“公期”的鄉俗。其中所謂大吃大喝、鋪張浪費、迷信封建的“惡俗”幾近取締,活動策劃,卻都成無功而為。改革開放后,吃“公期”的鄉俗基本被還原。我以為,現在力圖把軍坡節改造成紀念冼夫人民族統一的愛國主義活動從而剔除吃“公期”鄉俗的反歷史人為政治化舉措,也必定是徒勞的。
吃“公期”的鄉俗和紀念冼夫人的軍坡節合二為一,只是歷史事件和民俗在時間上的巧合而已。軍坡節的歷史原由必然落后于當地祭祀供奉的“公期”和“婆期”的發端。也就是說,它們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假設冼夫人借助當地原始宗教或原始圖騰崇拜的神秘儀式募集兵勇,培訓民兵,在“公期”鄉俗的日子舉義出兵平亂保皇的解釋是合理的!
作為“公期”鄉俗最有價值看點的公祖婆祖巡游、道士跳神舞、裝神穿腮、過火堆、上刀梯的活動,由于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常人所不敢為,公祖上身、婆祖附體的信男信女們,神不守舍,胡言亂語,手執令旗香火,頭扎紅絲帶,瘋狂跳著騎馬舞步,當他們進入禪定狀態時,就已經是天人了!水火不避,刀槍不入,鋼簽穿腮,不疼不出血,拔出后沒有痕跡。我拍攝到的6米長的鋼筋串著12個“公仔”,令人匪夷所思,不堪入目。
|